按照吉林省非遗保护协会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族民间手工艺协会的《框架合作协议》,在吉林省乾城供应链有限公司的支持下,2025年8月29-30日,以“康定国际情歌音乐节”为契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精选13项吉林非遗项目走进康定。以“非遗互鉴 文旅共融”为主题开展文化交流活动。13个非遗项目涵盖传统医药、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等类别,通过义诊、展演、体验、交流等形式展现吉林非遗的独特魅力,推动两地文化交流互鉴。
康定情歌节上的精彩表演
仁心非遗:千年智慧守护健康
省级非遗项目“单氏中医诊疗方法”第五代传承人单晓春教授亲自出诊,接待藏族同胞患者,用“三焦治肝”理论,结合肝癌、肝硬化案例,为藏族同胞免费义诊。
单晓春院长在现场义诊
省级非遗项目“唐氏理筋手法”第五代传承人唐明全老师现场演示“触摸提拉端、按压板拨接”等独门技法,以轻柔渗透的按摩手法为前来体验的藏族同胞缓解颈肩腰腿疼痛。
刘洪局长体验“唐氏理筋手法”
舌尖非遗:味蕾上的长白山记忆
长白山金丝饼制作技艺
用传承百年的手工抻面技艺制作的金黄酥脆的“金丝饼”宛若艺术品,直径达10厘米,引得观众争相品尝。通化辉南县非遗传承人高尹两家四代人以“冷热水定比和面、油浸冷藏”工艺,还原东北传统面食精髓。
参加展出的前郭尔罗斯牛肉干制作技艺
来自草原的“行军粮”——松原前郭尔罗斯“蒙古族牛肉干制作技艺”在现场得到了藏族同胞的极大兴趣,纷纷表示和当地的特产牦牛牛肉干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展现民族豪放的待客之道的同时,成为游牧文化的活态符号。
来自松原前郭县的另一个项目——“查干湖风干鱼制作技艺”,查干湖鱼经古法盐渍、风干1-2天,肉质紧实劲道。活动现场特设品鉴区,游客可感受“外焦里嫩、嚼劲十足”的渔猎文化风味。
来自蛟河市的“窝集口煎饼制作技艺”以300年历史的玉米煎饼展现东北农耕智慧,以十多种口味吸引食客免费品尝,推动“非遗+文旅”跨界融合。
抚松县带来非遗项目“黑人参花茶加工技艺”,传承人崔宝仁改良传统工艺,通过“九蒸九晒+高温发酵”提升皂苷含量,打造兼具养生与口感的吉林特色茶饮,现场免费品尝,为活动增添“参香四溢”的健康主题。
指尖非遗:匠艺中的文化密码
通化辉南县的非遗项目“辉发满族剪纸”从单色到染色剪纸的技艺革新,传承人徐贵库以满族图腾为灵感,创作出《吉祥纹样》等兼具艺术性与收藏价值的作品,展现长白山林海雪原的生态美学。
白山市江源区的省级非遗项目“白山松花石雕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赵国平携二十余款作品亮相,以清朝御用松花砚为原型,遵守精湛的古法雕刻技艺,再现了大清国宝“松花砚”的文化厚度。
四平市带来非遗项目“钩针编织”,棉线在传承人指尖翻飞,编织出“露、弹、柔、活”的立体织物。
作为东北老三宝之一的乌拉草,抚松县的非遗项目“长白山乌拉草传统应用技艺”带来了通过捶打、揉搓古法处理乌拉草,制成抗菌防潮的草鞋垫、草枕等诠释“关东三宝”的生态智慧。
前郭县的“郭尔罗斯布艺”融合汉、满、蒙多元文化,设计制作了胸针、手包等生活饰品,为甘孜非遗提供设计灵感。
蛟河市的“葡萄酒酿造技艺”,依托10万亩野生山葡萄种植基地,长白山酒业集团展示寒地葡萄酒酿造技艺,其独特的酒香和特有的0度葡萄酒,吸引众多游客品鉴。
温暖让文脉跨越山海
此次吉林省非遗走进甘孜活动得到了甘孜州文旅局的特别支持。刘洪局长和李玉刚副局长、王韩玉副局长冒着小雨来到展会现场,和吉林省13个项目的非遗传承人热情互动亲切交流。在“单氏中医”展位,了解到两天接待义诊群众70多人次,又看到藏族同胞因为感谢单晓春院长免费诊疗带来的当地特色水果表示感谢时说:“我们这里医疗条件有限, 真需要你们这样的专家,太感谢你们了”。之后来到“唐氏理筋”展位,刘洪局长欣然接受传承人唐明全老师的邀请,亲自体验了唐氏疏筋正骨手法后,说:“真的很不错”;在长白山红酒展位品尝了0度红酒,并给予了高度认可,当即购买一箱,并说我愿意为你们的产品代言。
一路品尝,一路体验,一路赞扬,品尝了前郭尔罗斯的风干牛肉干,试喝了黑人参花茶,看到了前郭的风干鱼、乌拉草产品后说:“吉林的非遗产品开发的非常好”。辉发满族剪纸传承人赠送刘洪局长《龙凤成祥》的剪纸作品,刘洪局长在和松花石雕刻技艺传承人赵国平老师交流时,看到了一方形似“嘎乌盒”的砚台,立即转身走进身后的甘孜非遗展览馆,购买了两件造型十分相似的作品,赠送给了赵国平老师。赵老师感动地表达:“没想到跨越千里找到了知音”。
赵国平老师感谢刘洪局长赠送的藏族礼物
临别前刘洪局长再次感谢吉林省非遗项目走进甘孜,为康定情歌节增添了一个独特的内容。并热情地邀请我省非遗协会参加9月份将在甘孜举办的国际选美大赛,协会秘书长冯淑清欣然接受邀请,并承诺届时将带来吉林省的“满族刺绣”“满族旗袍制作技艺”“朝鲜族服饰”等一批新的项目助力甘孜文旅活动。
刘洪局长和参加活动的吉林非遗传承人合影
7月11日“清爽吉林・22℃的夏天”开启了“圣洁甘孜 吉祥森林”的非遗之旅,到8月29日“非遗互鉴・文旅共融”甘孜之行,仅仅一个多月时间,实现吉甘两地文化的“双向奔赴”。通过展示两地非遗的多样性与生命力,搭建起吉川文化交流的桥梁,让更多人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让非遗在跨区域对话中焕发新生。
吉刻新闻记者 王恩龙 郑涵予
图片来源: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